快口御史韩宜可

作者:党委组织部审核发布: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发布者:党委宣传网工部发布时间:2023-11-23浏览次数:50

快口御史韩宜可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


明代三百多年间涌现出许多刚烈敢言的御史。他们中许多人不计身家性命,将自己的意见上达朝廷,明初有“快口御史”之称的韩宜可就是这样一位御史。

韩宜可,字伯时,浙江山阴人,博学能诗文,是元末宿儒钱宰的弟子。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,韩宜可被举荐担任山阴教谕,后被提拔为监察御史。他正直敢言,弹劾不避权贵,“以锄奸显忠为己任”,深受明太祖朱元璋信任。

洪武六年(1373年),朱元璋任用胡惟庸为相。胡惟庸弄权专断,与御史大夫陈宁、御史中丞涂节朋比为奸,嚣张跋扈,众臣敢怒而不敢言,韩宜可却在暗中搜集他们不法的证据,准备露章面参(公开奏章内容、当面参劾相关人等)三人。

一天,朱元璋召胡惟庸、陈宁、涂节议事,韩宜可直接上前,从怀中掏出章奏,弹劾三人“险恶似忠,奸佞似直,恃功怙宠,内怀反侧,擢置台端,擅作威福”,请皇帝严肃处置这三人以谢天下。朱元璋正在兴头上,见韩宜可胆敢当面斥责自己的大臣,勃然大怒道:“快口御史,敢排陷大臣耶!”当即命人将他拿下,投入大牢。没过多久,朱元璋怒气渐消,又把韩宜可放了出来。后来胡惟庸以“谋不轨”被处死,其党羽陈宁、涂节等人也被诛杀,不能不说韩宜可有先见之明。

洪武九年(1376年),韩宜可被任命为陕西按察司佥事。离开了中央监察机构,他依然恪尽职守,积极建言。当时,明朝严刑治吏,规定所有犯笞刑以上刑罚的官员,一律罚到中都凤阳屯田。笞本是轻刑,可因为大明律过于严苛,导致以罪屯田凤阳的官员竟以万计。针对这种情况,韩宜可上疏争辩说,“刑以禁淫慝,一民轨,宜论其情之轻重,事之公私,罪之大小。今悉令谪屯,此小人之幸,君子殆矣。乞分别,以协众心。”他请求仔细甄别官员所犯罪行,以求罚当其罪。朱元璋采纳了韩宜可的建议,并将其载入律令之中。

在陕西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,韩宜可又回京任职,正好赶上朝廷将一批籍没的犯人妻儿分赐给各司为奴婢,各司欣然接受,唯独韩宜可断然拒绝,并上疏极论此法之弊:“罪人不孥,古之制也。有事随坐,法之滥也。”他认为,男女婚配是“人之大伦”,“婚姻逾时,尚伤和气。合门连坐,岂圣朝所宜”,直陈“连坐”之法实在不是盛德之事,更不是圣人仁政所宜行的。朱元璋认为他说的有理,于是收回成命。

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韩宜可任山西右布政使时,与左布政使王景通力合作,肃净吏弊,不料被违法官员罗织罪名上书诬告,一起被贬戍云南临安(今建水县)。当时的云南刚刚平定,百废待兴,韩宜可与王景以戴罪之身担负起了兴文重教的使命,他们跋山涉水,深入各族村落谕理劝学。二人在临安府文庙讲学,一时向学者云集,临安形成了“以诗书自励,弦诵声达旦”的读书风气,人文蔚起。《云南通志》中记载:“初,临安人不知学。自二公来,相与讲论庚唱,郡中子弟翕然从之,于是文教始兴,至今犹景仰焉。”经过韩宜可、王景等人十多年的努力,他们的学生张文礼终于在永乐二年(1404年)成为临安府第一个进士。明代临安一共出了52名进士,约占云南同期进士总数的一半,号称“临半榜”,被誉为“文献名邦”“滇南邹鲁”。

建文帝即位后,韩宜可被任命为云南布政使参政,旋即入朝拜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,不久在任上去世。韩宜可的一生,明习法令,所言多可取法,虽在云南临安贬所,依然讲学兴教,泽惠当地。这位洪武年间铁骨铮铮的直臣,从此成为大明三百年间言官集体仰慕的传奇。
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