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则勿惮改

作者:党委组织部审核发布:正规beat365旧版绿色发布者:党委宣传网工部发布时间:2023-11-23浏览次数:46

过则勿惮改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杂志


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”犯错误并不可怕,重要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。孔子曾经说过:“过则勿惮改”“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”。意思是,有了过错,就不要怕去改正;如果有了过错,不想改、不去改,则就真正成为过错了。《左传》也告诉我们:“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”。

《世说新语》中有个著名的“周处除三害”的故事。说的是西晋时有个叫周处的人,年轻时勇武过人、性情蛮横,因父亲早死无人管教,常与人斗殴闹事。乡里乡亲把他同经常祸害百姓的水中蛟龙、山中猛虎并称“三害”。有人出主意让周处去杀猛虎与蛟龙,周处历经艰险,九死一生,终于杀死两害。当他兴致勃勃赶回家时,却发现村里人以为周处也必死无疑,正聚在一起欢天喜地地互相庆贺。得知其中缘由后,周处感到非常羞愧,也因此顿悟,决定痛改前非,后来他拜访名师,洗心革面,最终成为国之栋梁。

无独有偶,《良吏考略》中记载了清代康熙年间著名清官郭琇“洗屋雪耻”、改过自新的故事。郭琇出身贫寒,靠勤奋苦学步入仕途。他任吴江县令时,顶头上司江苏巡抚余国柱是个“征贿巨万”的巨贪,他混迹其间,也跟着贪污受贿、送礼“奉贡”。后来新任巡抚汤斌到职后,着手整治当地官场腐败之风,对郭琇的行为严加斥责,使其悔恨不已。郭琇痛定思痛,担水洗衙,郑重宣布:“前令郭琇已死,今来者又一郭琇也。”从此,郭琇弃恶从善,清廉自守,甚至冒着丢官丧命的风险,上疏弹劾权相明珠,由最初的“以贪黩闻”蜕变为“铁面御史”。

“周处除三害”“洗屋雪耻”,让人们对周处、郭琇刮目相看。一则他们有知耻之心,对自己的过错深感羞愧;二则他们有改过之心,勇于同不光彩的旧我告别;三则他们有过而能改的实际行动,使他们得以蜕变新生。
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知耻明耻、知错改过,是律己修身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。而对于共产党人来说,勇于纠错改过,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,更是增强党性和自我革命的必修课。

周恩来曾写下《我的修养要则》,其中就有多条与检视问题、改正错误有关。“要注意检讨和整理,要有发现和创造”“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”“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”……这些充满自我警醒意味的“要则”,照鉴了共产党人勇于坚持真理、修正错误的博大胸怀。李立三曾化名李敏然,在给基层讲党课时,深刻剖析“立三路线”的成因、教训及领导人的责任,现场有人提问,“你怎么知道当时犯错误人的心理?”他的回答令全场十分惊讶——“我就是李立三。”这句话何其简单,但坦荡地说出来,又需要何等的勇气。

正因为周恩来、李立三等共产党人勇于检视自我、解剖自我,才成为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一抹鲜亮底色;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革命的精神,才能一次次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存在的问题,使我们党永葆先进和纯洁,从而创造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。

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我们党不仅提倡知错就改,而且对待犯错误同志的一贯方针也是“惩前毖后,治病救人”,只要勇于改正错误,跨过沟坎,前面仍是一片艳阳天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不断加大,一些党员干部因违规违纪被查处。面对所犯错误和处理处分,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思想受到震动,真心改过。这种勇于从挫折中爬起来的正确态度,使他们在影响期过后重新得到组织的信任,有的在工作中还做出了显著成绩,从而被委以重任。

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有力度,也要有温度。作为犯过错误的个人,要在组织和群众的帮助监督下,放下包袱,重拾信心,轻装前进;作为组织,要敞开胸怀,给这些同志更多的关怀和温暖,帮助他们重获进取动力。如此,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就会更有动力,我们的党组织也会更有活力。


Baidu
sogou